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79|回复: 4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简介

[复制链接]

1670

主题

140

回帖

5910

积分

版主

积分
5910
发表于 2015-4-23 12: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0511ren 于 2015-4-23 21:26 编辑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创建于1945年,是首批江苏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学校新校区位于扬中市滨江新城区,占地面积125亩,建筑面积75461平方米,具有园林建筑风格,2014年八月建成使用。现有40个高中教学班,220余名教职工,180余名专任教师,1600余名学生。一直以来,学校以良好的育人环境、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师资力量、过硬的教育质量闻名遐迩,成为广大家长学子心仪神往的知识殿堂。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精彩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方向,秉持“求真”校训,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快课程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努力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先后培养了8名特级教师,现有特级教师4人,教授级高级教师3人,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1人,硕士研究生45人。共有11名教师受到国家级表彰,12名教师受到省级表彰。高考成绩持续辉煌,每年均有一批学生被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名校录取,本二以上达线率均居省内上游和镇江市前列。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了47门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校园诗教、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体艺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国校园诗教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全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科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五十多种荣誉称号。
办学绩效
        我校以良好的育人环境,鲜明的办学特色,精良的师资队伍,过硬的教育质量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成为广大家长、学子心仪神往的知识殿堂。培养的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好,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马伟民是我校校友。综合考试、计算机考试优秀率、合格率高,近三年每年都有87%左右的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含所有参加高考学生,包括高一招收的计划外学生),其中有一批毕业生被清华、北大、南大、复旦、等全国一流高校录取,连续十年高考本科达线率居全省上游水平,按学校服务区域人口计算,万人本科达线率在全省名列前茅(扬中市人口只有27万多)。2002年高三⑴班高考总均分达605.7分,有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有23名学生被南大、复旦等全国一流高校录取。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镇江市及以上各类竞赛中共有220人次获奖(2003年数、理、化、生等学科竞赛情况未统计),其中10人获数学、化学、生物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1人获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选拔参加国际化学奥赛选手的竞赛),1人入选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无论是学科奥赛还是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竞赛,我校学生都频频获奖。

        我校是扬中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校,教科研的基地。是镇江市高中语文、数学学科基地,承担高三毕业班教学学科高考复习研究与指导工作。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验学校,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江苏大学教育改革实验基地。近几年来,我校共有教学研究课题24个,国家级3个,省级8个,镇江市级13个,已结题8个,其中两省级课题分别获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评比二、三等奖。2001年以来,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的和参加省级及以上评比获奖的论文共有240余篇,其中获省一等奖19篇,出版著作4部。许多成果与经验在镇江市乃至全省推广。

        长期以来,我校充分发挥了示范高中的辐射作用,多渠道为我市兄弟学校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教研组之间结对子,邀请兄弟学校来我校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如公开教学活动,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讲学、讲座活动等)。为全市教师作新教材培训讲座,为一些学校无偿提供实验室、体育场馆等设备设施,为全市教师培训无偿提供场所及设备。几年来,我校先后向其他学校、单位(教研室、教育局)输送了8名校级领导、2名教育局领导。我校与宁夏固原一中结成友好学校,开展帮扶活动,今年还和我省灌云县部分中学进行了对口交流、支持,是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单位。我校教职工还积极服务社区,经常利用节假日上街义务开展教育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活动。体育场、馆等设备设施向兄弟学校开放,提供无偿服务。多年来,我校还积极帮助、扶持贫困学生、社会贫困家庭(校领导每人负责帮扶一户贫困家庭)。积极参与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2002年,在我市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工作中成绩显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紧抓教师队伍建设,创设优美育人环境,坚持“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办学方向,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我校在紧抓教师队伍建设中,做到有规划、有制度、有课题、有经验,历任校长都将其作为立校的头等大事紧抓不放,成果显著。坚持“三全”办学方向,是我校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办学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先成人后成才。坚持分层教学,培优补差,扶贫助学,决不抛弃一个后进生、特困生。着力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潜能。在创设优美环境育人的工作中,坚持硬件、软件一起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手抓、两手硬。不仅使在校师生置身于优美的育人氛围中,而且令社会各界赞美不绝。许多小学、初中生的家长经常带小孩参观、游览我校校园,鞭策子女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以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以教科研带动教师的自主发展,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思想的大解放,以教科研创造学校办学的新业绩。

        在近三年多的时间内,我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镇江市园林式单位”、“镇江市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镇江市民主管理工作达标竞赛优胜单位”、“镇江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扬中市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扬中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此外,还获得“南京大学杯2001年江苏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成绩奖”,“江苏省第七届‘五四杯’青年教师论文竞赛组织奖”,“第十三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三等奖”,“镇江市‘花季杯’中学生青春期知识竞赛一等奖”,“扬中市第二届中学生形象大赛优秀组织奖”,“镇江市五一劳动奖状”(先进企事业)等。学校党总支先后获得镇江市、扬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团委获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社会、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对我校赞不绝口,学生家长称我校为“老百姓的学校,科学家的摇篮”。高等院校对我校也青睐有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都先后给我校寄来喜报或感谢信。我校是多所高校优秀生源基地。

队伍建设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被中共扬中市委、市政府授予“扬中市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8月镇江市教育局推荐我校为“镇江市师资工作先进集体”。

        校长郭桂华,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苏州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参加了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省重点中学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先后多次主持省、市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已结题的课题省、市级各1个,其中省级课题获省三等奖,另一省级课题正在进行中),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郭桂华同志还是镇江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镇江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学科专家组成员。郭桂华同志在镇江市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

        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好,决策能力强,工作富有前瞻性、主动性。现任校长、副校长4人,校长助理1人,平均年龄44岁,都是中学高级教师,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发扬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学校有强的凝聚力,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在社会有好的声誉。学校中层干部实行了公开竞争上岗制度,现任中层干部都是中学高级教师,其中镇江市学科带头人3人。他们工作能力、责任心强,得到教职工广泛信任和支持。各处室职责分明,团结协作,工作得力,尽职尽责。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明确、措施扎实,有制度和经费保证。早在1990年和1996年学校就分别制定了1990-1995年、1996-200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针对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对规划进行补充、完善,积极实施“135工程”,“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抓实了各项培训措施。

        ①持之以恒抓师德教育,切实加强教职工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

        ②坚持分层次、有目标地抓教师队伍建设。

        ③开展校本培训。每学期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请特级教师来校上示范课,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鼓励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承担省、市级课题的研究。积极倡导学习,大兴学习研讨与实践之风。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讨和培养教师方面的功能。每周四下午三、四节课为业务学习时间,每学期各年级所有学科都必须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已成为制度。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我校积极实施“135工程”,坚持“拜师结对”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成立了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学研小组,做到自学、集中培训提高相结合,并制定了《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青年教师考核条例》。这些制度与措施对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在2000年下半年的扬中市课堂教学素质化评优课活动中,我校青年教师包揽了高中组各学科第一名,2001年下半年扬中市“新秀杯”课堂教学评比,我校5位青年教师获一等奖。近二年,我校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农村中学兼课,挂职锻炼。每年都开展专题培训,如普通话、外语、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等培训,并通过了有关部门的考核测试。本学期,我们正在进行新课程理论的专题培训。

        ④畅通培养渠道。为加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县市两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一些较高层次的学术会议,有计划地派他们外出(国内外)进修、讲学、考察。近三年来,我校有多批教师应邀赴陕西、江西、香港等十多个省、市、地区讲学、交流,到美国、法国等西欧七国、澳大利亚、东南亚三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教育考察培训。我们还分别聘请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教师来校任教英语,并对教师进行英语提高培训。2002年暑假,我校邀请了5位美国教师举办英语口语夏令营,深受广大学生、家长的欢迎。我校是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协会会员单位。

        ⑤建立并完善教职工全员合同聘用制度,实行考核奖惩制度,优劳优酬,促使不同层次的教职工健康成长。目前,全校教职工能上能下,为教职工的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施展才能的平台。对做出实绩的教职工实行奖励,出台了“教育教学工作成果奖”、“青年教师教学评优奖”等奖励办法。对考核达标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增发学校津贴,配备专用电脑,对考核不合格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则取消其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广大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激励了广大教职工不断进取、奋发有为。近三年来,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9.2%以上。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25名教师具有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68.9%。图书馆被评为省一级图书馆。图书馆、校医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数具有中级职称。

        经过历任校长的不懈努力,我校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74.3%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80%以上的教师能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 24.6%的教师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大学英语六级外语水平),其中有5位教师能胜任双语教学。学校共有特级教师5人(在职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教育部万名园丁工程培养对象3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14人,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8人,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拥有比例居镇江市重点中学前茅。我校在学科带头人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充分肯定和推广,《江苏教育报》分别在2000年5月2日和6月19日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作了长篇报道,2001年《成才导报》又作了专题报道。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重点中学学科带头人培养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省三等奖,镇江市二等奖。三年来,有20位教师在省、镇江市课堂教学、教学方案设计、课件制作等教学比赛中获奖,已出版了校内教育教学论文集6辑(其中2辑为德育论文集),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有240余篇,其中获省一等奖有19篇,出版著作4部。2002年,我校获江苏省第七届“五四杯”青年教师论文竞赛组织奖。开设县、市级以上示范课、观摩课114节,2002年在扬中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中,我校20余位青年教学骨干在全市巡回上课,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近几年来,我校还有多位教师被镇江市教育局聘为“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客座教授,深得广大学员好评。我校大部分科目的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服务经济、学生需求,开发了综合类、技能类、心理类、健身类校本课程30余门。从校内教育教学工作视导、学生评教、学生、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年终考核的结果看,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满意的。

办学条件

        我校系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级中学,现有37个高中教学班,1852名学生。其中高一年级13个班,学生686人,每班平均52.7人;高二年级13个班,学生656人,每班平均50.4人;高三年级11个班,学生510人,每班平均46.3人。学校占地面积92600平方米,合139亩,生均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284平方米,生均19.6平方米。

        学校有专家设计的校园建设规划,科学苑综合楼、多功能体育馆、艺术楼、教学楼、办公楼、师生餐厅等教学配套用房以及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的建设均由专家设计,布局合理,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每年投资数百万元用于内部设施的添置与更新,理化生实验室与实验器材按国家标准配备,图书馆通过了省一级图书馆的验收,艺术楼内建有音乐教室、琴房、体操房、乒乓馆、健身房、书法教室、画室等音体美专用教室。先后建成多个语音室、微机房(现有电脑400多台)、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普通教室、专用教室)都配有数码投影机、实物展台、电脑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视演播室、闭路电视及高标准千兆校园网的建成,从学校管理到电子阅览、VOD点播、网上阅读与多媒体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先进、开放、实用的现代化管理与教学平台,构建成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办公室设备固定资产总额达1627万元,生均达8785元,为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几年,学校还注重校园绿化、美化、文化建设,校园内的雕塑、景墙、画廊、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设计独特,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寓意深刻,涵义隽永,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学校绿化面积达34000平方米,生均18.4m2,各项绿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标准。先后被镇江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厅和环保厅授予“镇江市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称号,是“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素质教育

        我校早在1995年就制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和要求。多年来,我校注重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方法改革,确定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三全”办学方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制定了一整套德育工作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利用班团会、年级会、校会有计划、有目标、按年级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以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了“学雷锋”、纪念“五四”系列教育活动,庆国庆合唱比赛、迎新年文化艺术周等系列大型活动;坚持开展了军训、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夏令营。1995年在镇江市率先举行了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活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有心理学本科专业毕业的老师和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育之路”,培养学生积极的主体思想,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社会转型时期学生健康道德心理培养的研究》已结题,先后发表论文12篇。形成了我校德育教育活动的特色;积极挖掘班报、画廊、名人名言、雕塑、“省中之声”广播站、升旗台和校外德育基地等媒体、阵地的育人潜能,创设优良育人环境;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努力办好家长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设法制讲座,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共育新人;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倡导成立校园学生自治社团组织,组织开展好周末系列活动,通过校园文明学生监督岗,学生评教,校园十佳标兵、十佳歌手等系列十佳评选活动和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实现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校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渗透,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近年来我校分别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模范学校。三年中,有100余位优秀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考察培养,有22位学生光荣加入党组织,其做法和经验在扬中市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成果交流会上交流。

        根据课程改革和开发的要求,我校制定并实施了中长期课程开发规划,努力开发具有我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初步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中心,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支柱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我校已开发了综合类、技能类、心理类、健身类校本课程30余门,开辟了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6个,已编撰校本教材15本。长期以来,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发课程,取得显著成果,我校的综合实践课和研究性课程实施方案,已在全市推广。无论是学科奥赛还是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竞赛,我校学生都频频获奖。2003年,在“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案设计评审”中我校教师论文获省一等奖。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主体性及个性差异的研究,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两方面的改革入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各年级所有学科都开设研究课、探索课、示范课,努力探索生动活泼、民主开放、平等互动、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参与知识、方法获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目前,我校教与学方式的探索改革已蔚然成风,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省级课题《学习方法与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研究》、镇江市级课题《高中物理课堂自主性学习研究》、《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语文组老师的《创造互动》教学方式,参加全国优秀课大赛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论文《谈谈教育教学中的创造互动》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选一等奖;英语组老师的《互动促调控,学习更主动》获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央教科所主办);物理组老师参加江苏省创新课堂大赛获一等奖,参加全国竞赛获三等奖;数学组老师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数学学习方式》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物理组老师的《谈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老师教育创新研究优秀成果评选”获一等奖。另外,镇江市级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性的研究》研究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广大教师充分运用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和手段,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近三年有9篇论文或报告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校园诗教工作成绩斐然,江苏省第一次校园诗教工作会议在扬中召开,与会领导专家来我校视察学生诗词作品,我校总结的《倡导校园诗教,推进素质教育》经验在大会上交流。我校的环境教育经验《重视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获省首届环境教育论文竞赛一等奖。

        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程评价成为推动学生发展和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杠杆;初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化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不仅考查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能力,还加强了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考查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考查。努力克服用同一尺度衡量不同学生的倾向。注重过程评价。注重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业务水平和能力提高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我们注重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不仅看最终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看获得质量的方法途径和效率,以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为依据。学生、家长评教活动在我校已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评价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的提高。

        我校坚持走“教研兴教”之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教科研制度,从校长到教师,个个都是研究者。教研组、年级组、组组有计划,有课题,学校每年组织骨干力量围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如对“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研究,各教研组共同探讨,摸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出刊了专辑,为镇江市教学工作会议开设了8节课堂教学观摩课,深受好评。近几年来,我校共有教科课题24个,其中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8个,镇江市13个,已结题8个,其中2个省级课题获省课题评比二、三等奖。我校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2001年以来,我校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论文有240余篇,其中获一等奖有19篇,出版著作4部,2001年、2003年我校分别出版了校内《教育教学论文集》第三、四辑,此外还出版了德育论文集第二辑,2002年,有11位教师获镇江市德育论文评比二、三等奖,2001年,一教师德育论文获省二等奖。

        近三年来,我校有多批教师应邀赴香港、陕西、江西及我省泗洪等十多个省、市、地区讲学、交流,到美国、法国等西欧七国、澳大利亚、东南亚三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教育考察、培训。我们还分别聘请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教师来校任教英语,2002年暑期,我们邀请了5位美国教师来校举办英语口语夏令营,深受学生、家长欢迎,我校是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协会会员单位。我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到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参加暑期中外学生夏令营活动。

管理水平

    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我市经济发展对示范性高中的要求及我校办学实际,经过充分酝酿、论证,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制定了 “十五”规划。我校办学目标是:为实现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建成具有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管理、特色鲜明的花园式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发展规划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了培养目标要求和高素质的队伍建设,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及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分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期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好。

    长期以来,我校在提升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追求管理效益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已汇编成册出版。制度规范、科学、民主,符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有我校特色,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师生员工认同度高,并逐步内化为师生的行为习惯。针对新时期学校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结合我校实际,大胆探索、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行了以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993年出台了学校内部管理改革试行方案;1994年又出台了教职工津贴发放试行方案;1999年出台了发放学科带头人校内奖金、津贴和科研经费的实施方案;2001年修订了学校岗位津贴发放方案,出台了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还出台了我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方案,这些方案实施效果十分显著。2001年还大力推进后勤服务体制改革,从人事、分配制度,到管理模式全面进行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取得明显成效。上述一系列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坚持“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薪、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为教职工的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施展才能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真正做到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让学生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教师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工作,学校管理实现网络化、现代化,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校正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千兆校园网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我校已引入《新课程主题资源库》及《电子备课系统》,镇江市级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性的研究》的研究、实验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勤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已初步实现网络化,在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检查中,我校的学校管理电子化,网络化模式得到了检查组专家的一致好评,学校已形成了人人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风气,电脑进教室、办公室、食堂、门卫的局面已形成,在镇江市范围内发挥了示范作用。

    我校校训是“求真”,训导师生“学真知、明真理、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创建,已形成为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我校校风:“文明、求实、开拓”;教风:“严谨、务实、创新”;学风:“勤奋、踏实、进取”。这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多年来,我校将“三风”建设与“校训”教育作为广大师生员工的长期必修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抓不懈。用“三风”规范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行为,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学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师生素质全面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校务公开制度,着力加大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校务公开栏,分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即时公开,公开学校重要事务,听取各方面意见。学校管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意识,学校一切大事的决策,都有教职工的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每年举行一次教代会,听取评议校级领导的个人述职,审议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审议学校出台的各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文件。每周召开一次行政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职工权益、利益得到了尊重与保障,全校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2003年1月我校被镇江市总工会授予“民主管理工作达标竞赛优胜单位”称号。

     我校每年举办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邀请其他行业人士做我校的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会,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着力加强行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公开向社会承诺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收费标准,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学校与市人武部、团市委、市妇联、市交警大队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拓展教育资源方面,我们作了长期探索,在校外开辟了“五峰山海军基地”、“扬中烈士陵园”、“扬中大桥”等5个德育基地。每年暑假,我们聘请各镇团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了本地教育资源的作用。还组织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赴外地参观学习。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语音室、微机房、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中心、电视台、广播站、体育馆、塑胶田径场、琴房、美术教室等各类设施充分开放,为师生研究、学习、健身提供服务,提供指导。我校科管组(负责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的工作与管理)获“镇江市青年文明号”称号,目前正在争创“江苏省青年文明号”。

以上内容源自: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885

回帖

493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939
发表于 2015-10-24 17: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4812

回帖

481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815
发表于 2015-10-24 2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00

回帖

496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963
发表于 2015-10-25 12: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4868

回帖

490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5-10-26 09: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支持一下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扬中人网 ( 苏ICP备14011106号-5 )

苏公网安备 32118202000131号

GMT+8, 2024-4-24 15:35 , Processed in 0.4556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